单原子纳米酶(SAzymes)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仍存在活性位点密度低以及中间产物吸附/解吸能力受限等问题。有鉴于此,东北林业大学徐加廷教授、Shuang Liu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马平安研究员开发了Fe/Mo双原子硅基半导体纳米酶(FeMoDA),并将其封装在镧系元素掺杂的纳米颗粒(LPs)中,利用透明质酸(HA)进行表面修饰(HA/FeMoDA-LPs),以实现近红外二区(NIR-II)/磁共振(MR)成像引导的协同型双酶/上转换触发的催化治疗(ET/UCT)。
本文要点:
(1)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Mo双原子位点可通过Fe-O-Mo配位进行连接,优化含氧中间产物的吸附/解吸,提高双酶活性。HA/FeMoDA-LPs的类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性能的Km值为11.54 mM,Vmax为1.14×10−7 M·s−1,优于Fe或Mo单原子包覆的LPs。此外,HA修饰也能够促进内吞作用(约5.67倍)以及微环境酸化(pH从7.21降至6.74),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ET。
(2)在980 nm激光照射下,上转换触发的电子与类氧化酶活性的协同作用能够将O2转化为超氧阴离子(•O2−),而空穴则可使•O2−转化为单线态氧(1O2),从而能够与类POD活性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相结合以实现协同的ET/UCT。实验结果表明,肿瘤H+和谷胱甘肽可共同诱导纳米酶发生特异性降解,以实现肿瘤自增强的下转换NIR-II和磁共振成像。与传统的SAzymes相比,HA/FeMoDA-LPs具有更加优越的催化性能和双模态成像能力,有望为癌症诊疗提供一个具有肿瘤响应性的协同型新平台。

Qiang Wang. et al. Fe−O−Mo Site-Activated Nanozymes for Bienzymatic/Upconversion Synergistic Catalytic Anticancer Therap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5
DOI: 10.1002/anie.20251147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11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