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概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David W. C. MacMillan团队 报道了一种镍金属光氧化还原催化策略,实现了醇与N-羟胺酯的脱氧C(sp³)–N(sp³)交叉偶联,高效构建具有挑战性的叔胺结构。该方法利用N-杂环卡宾(NHC)原位活化醇,通过光催化氧化产生烷基自由基,并借助空间位阻调控的双(噁唑啉)联吡啶配体,促进原本困难的C(sp³)–N(sp³)还原消除步骤。该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兼容多种官能团、杂环及药物分子,并有效抑制了叔胺产物的氧化降解问题。
本文要点
反应设计: 采用NHC活化醇生成加合物,通过光催化选择性氧化生成烷基自由基;Ni(0)对N–O键进行氧化加成,捕获自由基后完成C–N偶联。
配体关键作用: 常用配体(如dtbbpy)无效,而6,6'-双(4,4-二甲基-4,5-二氢噁唑-2-基)-2,2'-联吡啶能显著促进C(sp³)–N(sp³)还原消除。
底物适用性广: 涵盖伯醇、仲醇、含卤素、羰基、芳基卤及多种杂环结构;N-羟胺酯包括哌啶、吗啉、吡咯烷、哌嗪等饱和氮杂环。
机制研究: 通过电化学与Stern–Volmer实验证实反应选择性源于动力学控制,NHC-醇加合物的氧化速率优于易氧化的叔胺产物,溶剂极性调控进一步优化选择性。
应用价值: 为药物分子后期修饰提供高效、温和的胺化路径,成功应用于多种药物衍生物的合成,展示出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与实用性。

文献详情
Ruizhe Chen, Taehyun Kim, Noah B. Bissonnette, et al. Deoxygenative C(sp³)–N(sp³) Cross-Coupling Enabled by Nickel Metallaphotoredox Catalysis,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5c10915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5c1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