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中山大学JACS:基于Cu(I)–C键的金属有机框架用于高效人工光合作用
云深 云深 2025-10-13

图片.png

全文概要

南洋理工大学Ning-Yu Huang、中山大学Jia-Run Huang、Pei-Qin Liao等研究团队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Cu-TEPA,其通过 Cu(I)–C键 连接三苯胺衍生物配体与三核铜簇,实现了无需外加牺牲剂的高效人工光合作用。该材料在pH = 0或14的溶液中仍能保持12小时以上的结构稳定性,并在模拟太阳光下,以水为电子供体,实现CO₂还原为CO(产率86.0 μmol·g⁻¹·h⁻¹,选择性近100%)与水的氧化(O₂产率43.9 μmol·g⁻¹·h⁻¹)的协同反应,且循环5次后性能未衰减。

本文要点

  1. 结构特征:Cu-TEPA通过Cu–C σ/π键构建,形成稳定的D-π-A结构,促进电荷分离与传输;孔径集中于1.2 nm,具备良好的CO₂吸附能力。

  2. 光催化性能:在无牺牲剂条件下实现全反应人工光合作用,CO/O₂产率接近理论比例2:1,且在模拟烟道气(15% CO₂)中仍保持50%活性。

  3. 机理研究:三苯胺作为光敏剂与水氧化中心,Cu(I)簇负责CO₂还原;光谱与理论计算证实光生电子–空穴对有效分离,Cu–C键增强电子传导与材料稳定性。

  4. 应用前景:该研究为首例基于M–C键的MOF实现高效全反应人工光合作用,为设计高性能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策略。

images_large_ja5c11801_0005.jpeg

文献详情

Hui-Ying Chen, Zhen-Hua Zhao, Ning-Yu Huang, Jia-Run Huang, Pei-Qin Liao et al.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eaturing Cu(I)–Carbon Bonds for Enhanced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5c11801

全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11801


加载更多
258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本文版权归纳米人工作室所有,翻版必究!
云深

纳米催化,纳米功能材料

发布文章:315篇 阅读次数:37321
纳米人
你好测试
copryright 2016 纳米人 闽ICP备16031428号-1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