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精确的空间和组成控制可规模化地合成电化学惰性纳米膜使得能够合理设计可充电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通过SEI的离子和分子传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能可充电金属和金属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在充电过程中的电还原经常发生超过电解质稳定性限制。
近日,康奈尔大学Lynden A. Archer, Rong Yang报道了纳米厚梯度两性离子聚合物(G-ZWP)通过可扩展的无溶剂方法合成的中间相,以调节Li金属阳极处的传输和电还原动力学,该合成结合了引发的化学气相沉积和扩散限制的气相衍生化,以形成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两性离子顶层和阻止溶剂进入同时在还原电位下保持稳定的内部共价交联层。
文章要点
1)ZWP界面在1 mA·h/cm2 和6 mA·h/cm2下显示>2000小时的循环。
2)该界面还能够实现Li电池(N/P = 0至2.5)和Li-干空气电池(10 mA·h/cm 2)的长期循环,并稳定Na/Zn电沉积。

参考文献
Shuo Jin, et al, Conformal zwitterionic polymer nanofilms and lithium batteries, Sci. Adv. 11, eady4460 (2025)
DOI: 10.1126/sciadv.ady4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