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概要
湖南大学陈晨与王双印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非晶CuOₓ包覆晶体Cu纳米线的杂化电催化剂,通过创新的电化学-化学循环机制,实现了创纪录的尿素合成速率(0.89 mol h⁻¹ g⁻¹)。该催化剂在CO₂和NO₃⁻共电解体系中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与稳定性,法拉第效率达45.4%。研究揭示了独特的催化循环路径:电还原生成Cu⁰与氧空位(Oᵥ)→ Oᵥ介导的NO₃⁻活化生成氮键结合的NO₂中间体并自发氧化Cu⁰为Cu⁺ → Cu⁺催化NO₂与CO₂发生C–N偶联生成尿素。该路径绕过了传统NO₃⁻还原为NO₂⁻的速率控制步骤,将电子转移数从16e⁻降至12e⁻,显著提升能效。
本文要点
1. 结构设计: 通过Ni离子调控合成具有可调非晶层厚度(0–8 nm)的Cu@CuOₓ核壳纳米线,C–Cu–A₄(4 nm非晶层)性能最优。
2. 催化性能: 在–1.2 V vs. RHE下,尿素产率达0.89 mol h⁻¹ g⁻¹,法拉第效率45.4%,能量效率15.2%,且具备优异循环稳定性。
3. 机制解析: EPR与SR-FTIR证实氧空位参与NO₃⁻活化,形成氮键NO₂中间体;DFT计算显示非晶层增强CO/*NO吸附,降低C–N耦合能垒。
4. 路径创新: 提出“电化学-化学循环”机制,实现Cu⁰/Cu⁺动态循环与氧原子转移,颠覆传统NO₂⁻为优氮源的认知,凸显NO₃⁻直接活化的高效性。
5. 应用前景: 为绿色尿素合成提供新策略,推动CO₂与含氮污染物共转化技术的发展。

文献详情
Zhong Cheng, Xiaodeng Wang, Dafeng Yan, et al. Achieving Record-Breaking Urea Synthesis on Crystalline–Amorphous Hybrid via Electrochemical–Chemical Looping,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5c13721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5c13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