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概要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Heshmat Noei与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Cristiana Di Valentin 合作团队通过结合实验与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L-半胱氨酸在金红石TiO₂(110)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吸收光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半胱氨酸通过其羧基、氨基和巯基与TiO₂表面形成的多种吸附构型,并首次明确了巯基在直接表面结合和二聚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要点
吸附构型多样:识别出三种主要吸附模式——双齿桥接(O,O)、(O)-(N)以及新型的(O)-(S)构型,其中巯基可与Ti原子直接键合,无需C–S键断裂。
质子态共存: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半胱氨酸以去质子化与两性离子形式共存;微量水分子可稳定两性离子态,使其与去质子态在能量上竞争。
二聚体形成:STM图像直接观测到半胱氨酸分子通过二硫键形成二聚体,即使在低覆盖度下也稳定存在,验证了ReaxFF模拟预测。
光谱与理论一致:XPS与FT-IRRAS结果与DFT计算的核心能级位移和振动频率高度吻合,确认了吸附构型的多样性及其在真实表面环境中的共存。
应用前景:该研究为理解蛋白质与TiO₂界面相互作用提供了分子基础,对光催化、病毒灭活和自清洁材料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详情
Miguel Blanco Garcia, Daniele Perilli, Chiara Daldossi, Aldo Ugolotti, Martina Giordano,Daniel Silvan Dolling, Michael Wagstaffe, Mona Kohantorabi, Andreas Stierle, Cristiana Di Valentin,* and Heshmat Noei*, Unraveling the Role of the Multifunctional Groups in the Adsorption of L-Cysteine on Rutile TiO₂(110).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5c07119
全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7119















